臥式暗裝風機盤管由于隱藏在吊頂內,其性能衰減或故障初期往往不易察覺,需通過運行狀態觀察、性能變化判斷、異常現象排查等方式綜合評估是否需要深度維護(如盤管清潔、冷凝水系統檢修、電機檢查等)。以下是具體判斷依據和方法:
核心表現為設備能力下降,直接影響制冷 / 制熱效果,需優先排查:
室溫達標慢或溫差大
設定溫度后,房間長時間無法達到目標溫度(如夏季設定 26℃,實際室溫超過 28℃),或風口附近涼爽但角落溫度偏高(溫差>3℃)。
可能原因:盤管翅片積塵堵塞導致換熱效率下降,或過濾器嚴重臟堵導致風量不足。
出風溫度異常
制冷時出風口溫度偏高(正常應為 12-16℃,與室溫溫差≥8℃);制熱時出風溫度偏低(正常應為 35-45℃)。
可用溫度計貼近送風口測量,若連續多次測量溫差小于 5℃,說明盤管換熱效率嚴重下降,需深度清潔。
能耗明顯上升
相同使用時長下,空調主機耗電量增加(如每月電費同比上升 15% 以上),或風機長期高速運行仍無法滿足需求。
可能因盤管臟堵導致熱阻增大,系統需消耗更多能量維持水溫 / 風量。
二、通過異常噪音或震動判斷
設備運行時的聲音變化是機械部件異常的重要信號:
風機異響
出現 “嗡嗡” 高頻噪音(可能是電機軸承缺油或磨損)、“沙沙” 摩擦聲(葉輪積塵不均導致失衡,或與殼體摩擦)、“噠噠” 撞擊聲(葉輪松動或進入異物)。
噪音隨風速提高而增大,且非安裝初期的正常運行聲,需拆開檢修口檢查風機部件。
震動傳遞明顯
吊頂或墻面感受到明顯震動,甚至伴隨共振噪音(可能是風機固定螺絲松動、減震墊老化失效)。
長期震動可能導致管路接口松動、盤管焊點疲勞,需及時緊固和更換減震配件。
三、通過冷凝水相關異常判斷
冷凝水問題隱蔽性強,需重點關注以下信號:
吊頂滲水或墻面發霉
機組下方吊頂出現水漬、涂料脫落,或墻面靠近吊頂處有霉斑(尤其角落、風口附近),多為冷凝水滲漏。
可能原因:冷凝水管路堵塞、排水坡度不足、盤管結露過多(因風量不足),需拆開檢修口檢查排水系統和盤管狀態。
冷凝水盤積水
打開檢修口后,發現冷凝水盤內有明顯積水(正常應隨用隨排),或底部有污垢、藻類滋生。
積水易導致細菌繁殖、異味產生,還可能溢出滲漏,需清潔水盤并疏通管路。
四、通過空氣質量異常判斷
設備內部污染會直接影響室內空氣:
出風有異味
開機時聞到霉味、灰塵味或腥臭味,多為盤管、過濾器或冷凝水盤積污發霉。
長期不清潔可能滋生細菌、霉菌,引發呼吸道不適,需深度清潔消毒。
出風口積塵嚴重
送風口、回風口格柵表面有明顯灰塵堆積,甚至出現黑色絮狀物(濾網長期未清潔,灰塵已穿透至盤管)。
積塵會降低風量和換熱效率,還可能隨氣流擴散至室內,需同步清潔濾網和盤管。
五、通過系統聯動異常判斷
與水系統、控制系統的聯動問題也需關注:
溫控器失靈或頻繁啟停
溫控器顯示溫度與實際室溫偏差大,或機組頻繁開關機(短于 5 分鐘 / 次),可能是溫度傳感器積塵、電動二通閥卡堵。
需檢查傳感器清潔度、閥門開關靈活性,必要時拆解清洗閥門閥芯。
水流量異常
觸摸進出水管路,發現溫差過小(制冷時進水涼、出水不涼)或管道震動(可能是過濾器堵塞、管路內有空氣)。
需檢查水系統過濾器是否臟堵,排放管路內空氣,必要時沖洗水系統。
總結:需立即進行深度維護的關鍵信號
當出現以下任意一種情況時,建議盡快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深度維護:
室溫達標慢、出風溫差明顯減小;
吊頂滲水、墻面發霉或冷凝水盤積水;
出風有異味、風口積塵嚴重;
運行噪音 / 震動突然增大;
溫控器失靈或機組頻繁啟停。
提示:即使未出現上述異常,也建議按季度(3-6 個月)進行預防性深度維護,尤其在高塵、潮濕環境中,避免小問題積累成大故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