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空調的日常簡易維護主要由用戶自行操作,核心目標是保持設備清潔、避免基礎故障,并延長高效運行時間。以下是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,適用于家庭或小型辦公場景的氟系統多聯機、風管機等常見類型:
作用:濾網是阻擋灰塵、毛發、絮狀物的道防線,長期不清潔會導致風量減小、效率下降,甚至滋生細菌。
步驟:
先關閉空調電源(安全)。
找到室內機回風口面板(通常在頂部或側面,部分是磁吸式或卡扣式),輕輕拆卸(若有螺絲需用十字螺絲刀擰開)。
取出濾網(一般為網狀結構,部分是可水洗的無紡布材質)。
用清水沖洗濾網(水溫不宜過高,避免變形),若灰塵較多可加少量中性洗滌劑(如洗潔精)輕輕揉搓,頑固污漬可用軟毛刷輕刷。
沖洗干凈后放在陰涼處晾干(禁止暴曬,防止濾網材質老化),完全干燥后再裝回原位。
裝回面板時卡扣扣緊,避免運行時產生異響。
注意:若家中有寵物、過敏體質人群或處于多塵環境,建議縮短至每 2 周清潔 1 次。
2. 出風口與面板清潔(每月 1 次)
作用:防止出風口積灰被吹入室內,影響空氣質量。
步驟:
斷電后,用干抹布擦拭出風口格柵(百葉或條形格柵),縫隙處可用棉簽或軟毛刷清理。
用微濕的抹布擦拭室內機外殼面板,避免水分滲入機身內部(尤其注意顯示屏、按鍵等電子部件)。
若出風口有異味,可在擦拭時蘸少量稀釋的白醋(天然殺菌),晾干后異味會減輕。
3. 冷凝水排水口檢查(每 1-2 個月 1 次)
作用:避免排水口堵塞導致室內機漏水,損壞墻面或家具。
步驟:
觀察室內機底部是否有滲水痕跡,若有則可能排水口堵塞。
找到排水口(通常在室內機側面下方,連接一根排水管),用細鐵絲或專用通管器輕輕疏通(動作輕柔,避免戳破管道)。
疏通后可倒入少量清水,觀察排水是否順暢,若水流量小或積水,需聯系專業人員進一步檢查管道是否彎折或堵塞。
二、室外機:環境清理與基礎觀察(每 1-2 個月 1 次)
1. 外機周圍環境清理
作用:外機散熱良好,避免因散熱不良導致壓縮機過載、能耗升高或停機保護。
步驟:
清除外機周圍的落葉、樹枝、塑料袋、雜草等雜物,外機前后左右至少留出 50cm 以上的空間(尤其頂部和側面散熱格柵)。
若外機安裝在陽臺或平臺,避免堆放雜物遮擋出風口(外機風扇通常在側面或背面,吹出熱風需通暢排出)。
2. 外機表面與散熱片清潔
作用:減少灰塵附著影響散熱效率(尤其多塵、臨街環境)。
步驟:
斷電后,用高壓水槍(調至扇形模式,避免直射)或水管沖洗外機表面和散熱片(散熱片是密集的金屬片,需順著縫隙沖洗)。
若散熱片上有頑固油污(如靠近廚房外機),可先噴少量空調外機專用清洗劑(需提前閱讀說明書,避免腐蝕部件),靜置 10 分鐘后再沖洗。
沖洗后等待外機完全干燥再通電運行,避免短路。
3. 運行狀態觀察
作用:及時發現異常,避免小故障擴大。
操作:
開機運行時,站在室外機旁聽運行聲音,正常應為平穩的 “嗡嗡” 聲,無尖銳噪音、金屬摩擦聲或頻繁啟停聲。
觸摸外機側面,運行一段時間后應均勻發熱(夏季制冷時外機放熱,冬季制熱時外機吸熱,可能結霜屬正常現象,化霜后恢復)。
三、長期停用前的維護(換季停用前必做)
目的:防止霉菌滋生和部件老化,下次使用更安全。
步驟:
關閉空調前,將模式調至 “送風” 模式,運行 30 分鐘,讓室內機蒸發器干燥(避免潮濕環境滋生霉菌產生異味)。
徹底清潔濾網并晾干,裝回后關閉電源,拔掉插頭(長期不用可斷電,節省待機能耗)。
用防塵罩罩住室內機和室外機(尤其室外機,避免落葉、灰塵堆積),但需外機罩留有通風口,防止內部受潮。
四、注意事項
安全:所有操作必須在斷電后進行,避免觸電;外機安裝在高空時,禁止自行攀爬清潔,可請專業人員或使用長桿工具遠距離清理。
避免過度清潔:室內機內部(如蒸發器、風機)非專業人員不要拆卸,以免損壞部件;濾網不可用熱水燙或用力揉搓,防止變形破損。
異常及時報修:若清潔后仍有異味、噪音、制冷制熱效果差等問題,不要自行拆解,需聯系品牌售后或專業維修人員檢修(如蒸發器臟堵、冷媒泄漏等需專業處理)。
通過以上日常維護,可有效減少 80% 以上的基礎故障(如濾網堵塞、散熱不良、漏水等),同時保持空調能效,降低長期使用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