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機盤管的噪音大概率會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而逐漸變大,但并非必然 —— 核心取決于設備的 “維護狀況” 和 “核心部件的老化程度”。噪音增大的本質是長期使用中,部件損耗、積塵或安裝隱患逐漸暴露,導致原有靜音平衡被打破,具體可從以下維度詳細分析:
長期使用后,風機盤管的關鍵部件會出現自然損耗或污染,直接導致噪音升高,常見場景包括:
風機是風機盤管的核心動部件,長期運轉會導致:
電機軸承磨損:新設備的軸承有潤滑油脂,運轉順滑;使用 3-5 年后(視使用頻率),油脂會干涸、揮發,軸承金屬件直接摩擦,產生 “滋滋” 的金屬摩擦聲,或 “嗡嗡” 的低頻振動噪音(轉速越高,噪音越明顯);
風機葉片積塵 / 變形:空氣中的灰塵會附著在風機葉片表面(尤其在未裝新風過濾或室內粉塵多的環境),導致葉片 “重量不均”—— 運轉時重心偏移,產生 “晃動噪音” 或 “氣流紊亂聲”(類似 “呼呼” 的不規則風聲);若葉片長期受力不均,還可能出現輕微變形,進一步加劇噪音。
2. 盤管與管道積垢 / 堵塞:引發水流噪音
冷 / 熱水在盤管內長期循環,若水質較差(如未做軟化處理),會導致:
盤管內壁結垢:水垢附著在管壁上,縮小水流通道,水流速度被迫加快,撞擊管壁產生 “嘩啦啦” 的水流聲;
管道內積氣 / 堵塞:長期使用后,管道內可能殘留空氣(未及時排氣),或雜質堆積形成堵塞,導致水流 “斷流 - 沖擊” 交替,產生 “咕嚕咕嚕” 的氣泡聲或 “咚咚” 的撞擊聲(這種噪音在開機初期更明顯)。
3. 安裝隱患暴露:振動噪音加劇
新設備安裝時若存在輕微隱患(如減震措施不到位),初期可能不明顯,但長期運轉后會逐漸放大:
減震部件老化:安裝時的減震墊(橡膠材質)、減震管卡,長期受壓或受環境影響(如高溫、潮濕)會變硬、開裂,失去減震作用,導致機身振動直接傳遞到吊頂、墻體,產生 “共振噪音”(類似 “嗡嗡” 的低頻回聲);
機身松動:設備內部的螺絲(如風機固定螺絲、電機接線端子螺絲)長期受振動影響會松動,導致部件位移、碰撞,產生 “噠噠” 的金屬碰撞聲。
二、如何避免 / 延緩噪音增大?關鍵在 “日常維護”
只要做好定期維護,風機盤管的噪音可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,核心維護措施包括:
定期清潔:減少積塵與積垢
清潔風機與濾網:每 3-6 個月(視室內灰塵量)拆開回風面板,取出空氣濾網清洗(可水洗),同時用壓縮空氣或軟毛刷清理風機葉片上的積塵(避免用水直接沖洗電機);
清洗盤管與管道:每 1-2 年(或發現水流噪音增大時),請專業人員對盤管進行 “化學清洗”(去除內壁水垢),并打開管道排氣閥排出內部空氣,避免積氣導致的噪音。
及時潤滑:保護電機軸承
每 2-3 年(或聽到軸承摩擦聲時),請專業人員對電機軸承加注專用潤滑脂(如鋰基潤滑脂,不可用普通機油),減少金屬磨損,延緩噪音產生。
檢查維護:排查安裝與松動隱患
每年定期檢查機身固定螺絲、減震墊、管道管卡是否松動或老化,若減震墊變硬開裂,及時更換;若螺絲松動,用扳手擰緊(注意力度,避免損壞部件)。
三、特殊情況:噪音突然增大需警惕 “故障”
若噪音不是 “逐漸變大”,而是突然明顯升高(如一夜之間噪音翻倍),通常不是正常老化,而是出現故障,需立即停機檢查,常見故障包括:
風機葉片斷裂或被異物卡住(如灰塵堆積過多導致葉片卡死);
電機故障(如繞組短路、轉子卡澀),導致電機運轉異常、噪音驟升;
管道破裂或接口漏水,導致水流紊亂、噪音增大。
這類情況若不及時處理,不僅會加劇噪音,還可能導致設備損壞(如電機燒毀),需聯系專業維修人員檢修。
綜上,風機盤管的噪音隨使用時間增大是 “常見現象”,但并非 “必然結果”——核心在于 “維護是否到位”。做好定期清潔、潤滑和檢查,多數設備可在 5-8 年內保持較低噪音;若長期不維護,可能 3 年左右就會出現明顯噪音升高。